2016 年 09 月 06 日 
最新公告:

考官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西南考试网考官风采

30年“用心用情”耕学载道 毛伟民

30年“用心用情”耕学载道 毛伟民:教育的真谛在于培育大写的“人”

我要评论

2016年05月18日 14:21:33 来源: 新华网

1.jpg

图为毛伟民

  新华网杭州5月17日电(记者祝姚玲相晨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教育思想决定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的决策,决定一个学校的前途命运;校长的人文情怀塑造一所学校的文化。”一位好校长意味着一所好学校,这已成为教育界的一句名言,也可以说已成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规律和现象。

  近几年,钱塘江畔的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声名大涨,办学理念和特色皆得到业界赞赏,也获得了学生和家长们的普遍认可。5月中旬的一个上午,记者走进这所学校,一探学校背后的校长“真容”。

  毛伟民校长于2012年调入长河高中,这次对他的专访进行了约两个半小时,文字实录约两万字,洋洋洒洒几万言道出他“念人之善、扬人之长、量人之难、帮人之过”的教育思想。“用心用情”“张扬个性”“发掘”“激励”“尊重”是他践行这一教育思想的关键词。

  在他看来,教育的真谛在于教出大写的“人”,学校最重要的责任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立德育人

  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美好人性

  到底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人?对于教育的最终目的,毛校长有独特见解:“我认为是一种健康人格,与美好的人性,学校要通过教育让孩子提升人生境界。”

  对于时下社会上出现的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结合自己近30年的教育经验分析,这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就学校教育层面而言,可能是过度重视成绩和忽略感恩教育。他告诉记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价值观是纯粹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他们可能特别优秀,但对社会而言,可能是有毒的罂粟,害人害己甚至损害社会。”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美好人性,是多么重要。

  学校要完成这一教育使命,首先要特别重视感恩教育,尤其要让学生学会信任和感恩同伴。一个人的成长一定是和同伴一起的,所以感恩既要大到社会,也要小到身边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一般人很容易感恩老师和家长,却往往忘记了对同伴的感谢,所以学校要主动设计以感恩同伴为主题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很多事必须要有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他们就慢慢会在潜意识里认识到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和同伴。在长河高中,就经常有此类感恩活动。

  同时要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如果单纯以分数和成绩来评判学生优秀与否,就容易滋长精致的利己主义——只要成绩好就能掩盖学生身上的其他缺点,他的人格可能是不完善的、不健全的。所以,学校实现多元评价特别重要,不以同一标准评价每个孩子,要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如今,长河高中的课程涉及人文、科学、身心健康、社会应用等五大方面,目标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道德健全、阳光健康的人。

  此外,要实现所有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长河高中,有一位叫邵镇炜的励志少年,从小患有“进行性脊肌萎缩”,每天都要父母接送,走班、吃饭都要同伴帮助。两年前,学校不但录取了并不完美的他,还做了一项特别安排:所有同学对他的照顾,仅限于生活上,而在人格上和态度上,都将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同学来平等对待。邵镇炜之所以成为励志少年,不是因为他特殊,而是因为他阳光自信。每年夏天,长河高中都会让新高一宏志生和高三宏志生一起开毕业典礼,让即将升入高中的宏志生感受到未来三年将会是在阳光和自信中成长。在毕业典礼上,毛校长让同学们阳光起来,既然已经获得帮助,就不能老带着自怜自艾的心理,否则,即使考了名牌大学还是会埋怨和不忿。

  毛伟民认为,在重视人格培养的教育环境中走出来的学生,很少有类似精致的利己主义的特质,通常会比较阳光开朗,积极向上,充满朝气。

毛伟民对互联网时代老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着清醒的认识。其认为,随着网络发展,老师和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几乎是一致的,老师在网上可以搜到的东西,学生都可以搜到,甚至有些学生对于互联网技术的掌握优于老师。毛伟民认为,老师唯有不断自我革新和补充新知识,了解最新的社会学科发展状况,才能应对新的挑战。因为一旦社会科学有新的发展,有的学生就会感兴趣,而老师如果没有掌握,不仅会陷于被动,也无法为学生解疑释惑。

  毛伟民认为,老师的教育观和成才观要跟上新时代。目前已是学生多元发展、多方面成才的时代。如果老师还以平均分衡量学生是否优秀,那么体育特长生、美术特长生、文艺特长生一般都会排在后面的。而实际上,这个社会对这类学生已有独特的评价标准,文艺特长生可以考进浙大,美术特长生可以考进中央美院,他们也都很优秀。现在一些家长的教育理念已经比较先进,他们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了特长培养,老师对学生的多元发展也要提前思考,共同推进课程改革。

  毛伟民对于什么是好老师有着自己的评价标准,认为好老师要张扬学生个性,对学生正面激励,发掘他们的潜能。毛伟民说,一些老师靠给学生增加负担或者刷题来提高成绩,这些做法都是浅层的,真正有效的教学应该是激发学生的潜能,潜能才是无限的。一些学生的目标是要考进清华北大,而学校里很少有老师是从清华北大出来的,所以老师教学目的不能是复制下一个自己。培养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毛伟民同时认为,老师需要激发学生内心的认同感。对学生训斥并不是教育,教育应该是和他沟通,让他认识到做和不做的不同结果,唤醒和激发他内心的认同感。有些时候还要和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谈话,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模式。

  守望理想 毛伟民:学校永远有存在的价值

  对于互联网教育,毛伟民有一个观点,认为教育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不是“互联网+教育”,而是“教育+互联网”。此次专访,他仍然坚持这一观点。毛伟民说,现在所有的线上教育,包括比较时髦的慕课、翻转课堂,也都没解决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育人。成年人是因为工作、学习需要而去在线学习,掌握的是一个技能,而基础教育所要实现的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现在很多上网成瘾的学生,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了解得很深入,但性格很孤僻。所以学校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是通过凝聚知识,引导和改变孩子的思想,使其形成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健康人格和自信乐观的心态,这对他们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

  毛伟民认为学校有着自身的文化根基,可以通过课程、活动来营造出独特的“教育场”,这个“场”是有磁性的,把所有的学生都吸引在课程和活动周围,彼此之间互相吸引、互相交流,把个性的成长融于共同的价值观之中。

  循循善诱 毛伟民:教育学生要遵循两个规律

  毛伟民教育学生很讲艺术,认为要尊重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带给其正面激励和影响。毛伟民说,要让学生学会爱,学会爱和接受爱都是一种能力,尤其在高中这个时候。学校曾有一名学生,他考取了浙江大学,之所以能考上,其中一个原因是高一时喜欢的女同学问他物理题他没有回答出来,于是发奋要学好物理。这个案例说明,青春期现象其实很正常,学校不能一味斥责,在这件事上,可以说正是老师的理解促成了这个同学今天的成功。再比如说,女学霸很少崇拜男学霸,一般崇拜体育好的,乖乖女往往崇拜个性比较特异、敢于和老师顶嘴的,这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规律。对这种现象,老师要有一种专业态度和能力去处理,就像医生一样,不能乱开刀、乱救治。

  对于记者提问“如果小树长歪了,掰不过来怎么办”,毛伟民坦然回答这种情况确实存在,长河高中也曾遇到。为了解决这名学生的问题,学校不仅跟家长谈,还跟奶奶、外婆和姑姑谈,甚至破例给他调了班级。毛伟民说,我们把这样的学生称之为病人,对病人更要宽容和包容,有些病可以根治,有些病不一定能根治,但我们可以缓解,使他能在这个环境里生活愉快。

  敏而好学 毛伟民:学习不可能没有压力 东西方都一样

  毛伟民对于东西方教育也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认为东西方教育在自己的国家标准要求下各自有他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但也有其共性,应该互相取长补短,实现中西方融通。毛伟民认为,对西方教育我们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把我们的基础教育看得一钱不值,我们的教育有很多优点,比如中小学校长培训、老师教研活动,没有一个西方教师能够有这么多机会与同行交流。英国每年都有很多数学教师过来,为的就是与同行交流。

  毛伟民认同未来教育要更加注重个人成长,但认为这不等同于减负。毛伟民说,减负其实是个伪命题,国外也注重个性,但是并不是说真的没有压力,其实国外的高中生从高二到大学都是辛苦的,一定的适度的压力是每个国度每个人都有的,不学不努力哪能实现目标。目前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和活动,他们即使身体劳累但精神上也是快乐的,同样是压力,其价值和意义是不一样的。没有压力的成长是不存在的,关键看压力来自哪里,适不适度,符不符合规律。

  春风化雨 毛伟民:师生都要有爱有情趣

  毛伟民很关注师生灵魂是否丰富,认为每个人身上需要有美好的东西,在学生身上是“志向、志气、志趣”,在老师身上是“师德,专业,情趣”。他说,如果老师没有情趣怎么培养孩子的情趣,如何体验到职业生活的快乐?有趣的活动要在学校多开展,老师有时不要太在意今天是多上了一节课还是少上了一节课,如果活动能够让孩子的身心更加健康,让他们更有主动性去学,耽误一两堂课也值得。我们老师应该有这样的情怀,那么师生之间就会产生从知识到情感的碰撞,老师有情趣,学生有志趣,师生共同筑造一个和美大家庭,“爱满长河”。

  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在毛伟民看来不是好老师。毛伟民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影响很大。学生可能因为喜欢某一个老师,所以凡是跟他有关的课程、活动,甚至是批评,都比较容易接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会想到这位老师。毛伟民说,高中阶段,接触最多、相处时间最长、陪伴学生三年成长的是老师,而这个阶段的学生是最容易烦躁的,认为好多东西大人是不懂的,老师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用心用情” 毛伟民:教育是靠引领的

  校长,已不是普通的老师,而是整个学校的管理者。当记者提到管理者的自我奉献精神时,毛伟民很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想每件事都做到用心用情去做。在他看来,搞教育无所谓奉献不奉献,当能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感时,就已经成功了。

  在学校管理上,毛伟民认为,行政是靠命令的,而教育是靠引领的。毛伟民一直坚信引领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教育不是一门课、一个老师就能做好的,而是要靠各位班主任、任课老师还有学生共同努力完成。因此,每次重大决策之前,他都会询问老师与学生的想法。24个班级,毛伟民会不厌其烦地一个班一个班、一个老师一个老师地交谈,甚至在学生走路的时候与他聊天,了解他近期的学习情况、心里想法等。

  在老师面前,他从不摆出校长的高姿态,更多的是理解与支持,如果老师在生活上遇到困难,他会主动帮忙解决。这种管理方法能很好地激发老师的积极性。就在记者来访的前一天,就有老师跟毛伟民感叹,毛伟民来了以后,心情愉悦了,可其实做的事情比以前还多。毛伟民说,老师做了哪些事,他心里都清楚,但从不轻易表扬,因为廉价的表扬并无价值可言,带给他们职业的幸福感与满足感才是最为重要的。在他看来,老师也是人,也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因此,对于老师的偶尔迟到、缺勤,他更多的是给予理解与信任。他认为,老师不会无缘无故迟到,也会生病,也会临时有事,如果迟到了肯定会用另外的时间补上,来完成他的工作。